2023-02-reading-record

二月阅读记录,关于过去的时代,两位女性:杨苡和波伏娃;关于心理学。

#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 西尔万・泰松 √

三星

  • 来看镶黄旗法兰西贵族在西伯利亚冰原上的快乐生活(不是。西尔万是法国人,就是很尖酸刻薄又带一丝幽默这样,又很胆小,面对野蛮的俄罗斯人只有心里唯唯诺诺在日记里狂说坏话,在聚会的时候是回嘴都不敢的,毕竟是真的打不过嘛。

  • 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的,作者想到什么写什么,看起来很轻松,虽然给了三星但是作为消遣阅读很适合。

  • 我终于会知道,我是否具有内心生活。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 杨 √

五星

  • 上面那位是假的天龙人,这位是真的天龙人啊,父是中国银行行长那种天龙人小姐,在饿殍遍地的时代可以上一学期的学费是家里用人一辈子的工资的女子学校,和政要财阀以及军阀的女儿们从小一起长大。旧时代天龙人讲述随着时代变迁家族发迹、衰落的历史,往前追溯到慈禧发迹,到天龙人小姐之父这一代开始衰落,父亲死后频频搬家,实在是有末代皇帝的既视感,天龙人小姐的哥小时候在家里的情景简直和末代皇帝一毛一样。

  • 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大家族的生活竟然如此无聊如此样板戏,大太太的生活只有整天麻将,大姨太被当作生育机器被杨家买入,生下天龙人小姐和其哥哥、姐姐;二姨太是不知道是谁送的丫头;大太太生育的女儿整天把 “我不和姨太太生的小孩一起玩” 挂在嘴边;而大姨太生育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属于大太太的,连照片也没法和儿子拍一张…… 这一切和晋江人(还是三流晋江人)的想象也太吻合了,这嫡庶长幼父父子子知否知否(不是)的一套,果然只有女儿们是可爱的,然而下场也最凄惨,红楼梦诚不欺我。

  • 本来是四星的,看完变成五星了。5555 我天真烂漫的天龙人小小姐,,,初恋也太好磕了。

  • 我想说:活着就是一种胜利!等我活过了所有人我就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对于长寿也没有很多渴望。)

#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 √

四星

  • 一份政治小册子,很巧的是最近在看荷马史诗,作者刚好从荷马史诗开始引入,从人类结构上来说,古老的就是厌女的,像罗马啊希腊啊就是单纯把女的当作客体一样的人形的不具有理性、智慧和权力的群体。
  • 人类已知文明的政治结构几乎和性别权力都是紧密结合的,女权所呼吁的一个世界是理想的世界,这本册子里也提到了,重点其实不是把更多的女性放到男性的位置上去(like 武则天),而是创造一种新的权力结构(当然这份蓝图几乎是不可能会实现的),只能说理想很好但是可行性为 0 吧,做个女的就基本上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看就是很不错的修行了,但是看看还是可以的,作者思路很清晰。

# 《中年之路》 詹姆斯・霍利斯 - “人终有一死” √

五星

  • 微博上看到的书的推荐,基本上就是荣格的一些理论糅杂作者的一些观点。中年之路和我脑子里一直以来的想法 “成人” 大概是一个意思。想要成为大人,但是不想做主流社会的大人,想要寻求自我边界的拓展,想要过有意义的生活。中年之路把人的一生分割成四个部分,童年、(按照外部要求工作结婚生子的)成年,(寻求真正自我的)中年,(等待死亡的)老年。很明显现在的我就是不用承担任何意义上的家庭责任所以一直在思考自我实现的事情,然而一个人没有收入和工作,又怎么谈自我实现呢。

  • 荣格曾经说过,除非我们能够将父母视为其他成年人,否则我们无法长大;父母在我们的生命中肯定是特别的,也许还曾受过伤,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那些踏上或者没踏上自己心灵旅程的人。

  • 但也许没有哪种社会结构像婚姻那样,承担了如此多无意识的包袱。在婚礼圣坛上,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期望有多么巨大。没有人会大声说出那些巨大的期望:“我希望你让我的生活有意义。”“我希望你永远在我身边。”“我希望你能读懂我的心思,预知我所有的需要。”“我希望你能包扎我的伤口,填补我生命中的缺憾。”“我希望你能包扎我的伤口,填补我生命中的缺憾。”“我希望你能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治愈我受伤的灵魂。” 爱情以距离、想象和投射为食,婚姻则以邻近、在场和共通为饮。

  • 在痛苦中也许可以找到前进的道路。因为生命不是一种疾病,死亡也不是一种惩罚,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治愈。但确实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往更有意义,更丰富的生活。

  • 这本书很神奇的一点是,很多我在片段中模模糊糊思考的东西,在这本书中反复得到了印证,并且书里讲的东西比我片段思考(基于微博的碎碎念)条理清晰很多。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几乎就是再说:每个人都有成为神的义务。(这里的神指的是全面治愈过去的自己,并从这其中延伸出新的自己)

# 《成为波伏娃》 √

五星

  • 二月最佳!《成为波伏娃》讲了波伏娃从小到大的经历,从幼年时受到启示到成年时通过哲学教师考试、盛年研究存在主义和女性哲学,波伏娃的人生线性地集中在哲学事业上,真是羡慕这种从小就知道以后要干什么的人 QAQ。

  • 从这本书能看到,波伏娃的哲学理论和她的人生经历完完全全是贴合的。

  • 我有一种很确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特,我感到自己内心极其丰富,而且这种丰富会留下痕迹,我将会说出被别人倾听的话,我的生活将会是一孔供他人不断汲取的泉水,我很确定这是我的使命。

    事实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尤其是在此地,每个对自身的位置有所犹疑的人都能从波伏娃向外展露的人生中寻找很多私人的体验共振,对于我们共同的困惑、共同的愤懑、共同的命题,波伏娃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演绎版本。

  • 真正的问题是:大千世界里,到底什么是我们应该去在意和有所为的呢?波伏瓦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是唯一属于你,且仅属于你一个人的,这是你成为你自己的方式。只有你能创造和维持连接你和他人的关系,不管那是好的还是坏的。[插图] 你和他人的关系并不是先天存在的,必须由你和他人一天一天地去创造以及再创造,有时候能够很好地发展下去,有的时候会被忽视,也有的时候会被滥用消亡。

    我们在生活中主要缺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驱使我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的推理,还要有一颗渴望征服的心灵。因此我仍然想要做一个女性,也许我的头脑更男性化,但是我的情感仍然是女性化的

    很明显,波伏瓦看待爱、人生和幸福的方式和她父母截然不同。她拒绝不加思考地过活,不想在别人安排下做所谓正确的事情,读别人认为适合她读的书。1926 年,波伏瓦终于得出结论,她尊敬那些思考自己人生的人,既不是那些只思考的人,也不是那些只生活不思考的人。

#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

四星

  • 古老的书,重点侧重在人机交互,但是很多的部分可以应用到写论文和设计自己的系统里。前半部分是通用的设计思路,后半部分是对当时一些产品的思考,尽管这本书已经有了一些历史,前四章还是很值得去借鉴思考的。
作者

lcy

发布于

2023-02-26

更新于

2023-04-24

许可协议